孫子兵法的「七計」教你用7個問題精準預測商戰勝負與因應對策

在我們理解了「道、天、地、將、法」這五個構成戰略大局的核心要素(五事)之後,孫子接著便提供了一套評估預測商場勝負的策略工具——「七計」。它不是紙上談兵的理論,而是一套用來比較敵我雙方優劣勢的具體問題清單。原文是這麼說的:

「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

孫子的意思是,只要透過這七個問題,對自己和競爭對手進行逐一比較和盤算,勝負的輪廓便會清晰地浮現出來。對於創業者和企業經營者來說,只要做好這七個分析就能夠因為先預測結果而判斷現在該做什麼樣的行動。

七計之一、「主孰有道?」- 誰的願景與文化更深入人心?

哪一方的領導者(君主/創辦人)的使命與價值觀,能讓整個團隊上下一心、吸引消費者的信任與支持?在商場上,這意味著:你的企業文化與核心價值,是否比競爭對手更能吸引頂尖人才、更能贏得顧客的忠誠度? 當兩家公司的產品與價格都差不多時,消費者與員工往往會選擇那個與自己價值觀更契合的品牌。一個有「道」的企業,本身就具備了強大的品牌向心力與人才磁場。

七計之二、「將孰有能?」- 誰的領導團隊更為出色?

哪一方的經營團隊(CEO與高階主管)在智慧、信譽、仁愛、勇氣、嚴明這五個方面更為優秀?身為創業者,你必須冷靜地評估:我的團隊在產業經驗、策略遠見、決策魄力與團隊管理能力上,是否優於主要競爭者? 許多新創公司的失敗,並非點子不好,而是領導團隊的能力無法駕馭公司的發展。

七計之三、「天地孰得?」- 誰更善於利用天時地利?

哪一方更能掌握宏觀趨勢(天時),並佔據更有利的市場位置(地利)?這是在問:相較於對手,我的商業模式是否更符合當前的科技浪潮與消費趨?我所選擇的市場切入點或通路策略,是否比對手更具優勢?

七計之四、「法令孰行?」- 誰的執行力與紀律更強?

哪一方的制度規章(法令)能夠被更徹底地執行?在商業世界,這就是執行力的比較。許多公司擁有完美的戰略規劃,卻因為部門間的壁壘與含糊的權責,導致策略無法落地。你的公司是否擁有清晰的作業流程(SOP)?決策下達後,能否迅速、確實地執行到位?高效的執行力,是將戰略藍圖變為市場戰果的關鍵。

七計之五、「兵眾孰強?」- 誰的綜合資源更為雄厚?

哪一方的兵力資源規模更為強大?對企業而言,這涵蓋了資金、人才儲備、專利技術等綜合資源的規模。身為創業者,你需要誠實地評估:我的資金鏈是否比對手穩固?我的人才質與量如何?如果在這方面處於劣勢,就應避免與對手進行資源消耗戰。

七計之六、「士卒孰練?」- 誰的團隊專業技能更精良?

如果說「兵眾孰強」是比較「量」,那麼「士卒孰練」就是在比較「質」。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這是在問:你的團隊成員,無論是研發、行銷、銷售還是客服,其專業技能與實戰經驗是否比競爭對手更勝一籌? 一個頂尖的軟體工程師,其產出可能勝過十個平庸的工程師。有沒有針對員工進行培訓與發展規劃,持續提升團隊的專業素養,是企業在「質」上取勝的關鍵。

七計之七、「賞罰孰明?」- 誰的激勵與管理機制更有效?

七計之賞罰孰明
七計之賞罰孰明

哪一方的獎懲制度(賞罰)更為公正、透明且有效?這直接關係到團隊的士氣與行為導向。你的績效考核是否清晰合理?獎勵(分紅、晉升)是否能真正激勵優秀的員工?懲處(警告、淘汰)是否能有效約束不良的行為?一個賞罰分明的公司,能形成正向循環,讓人才願意全力以赴;反之,則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團隊戰鬥力將蕩然無存。

在現實中,很容易看到一間企業因為賞罰問題造成內鬥,而內鬥就會造成內部的不合作、分裂,甚至因為裂痕讓對手有機可趁從中更進一步分化團隊以及安插間碟。然而許多創業家卻不能明白這件事的重要性真的非常可惜。

在孫子兵法中通篇內容可以看到一個重點就是,想要抵禦外來的競爭,最重要以及不可妥協的事就是「團結」。

運用七計制定因應對策

「七計」的智慧在於,它不僅僅是讓你「知己知彼」,更重要的是引導你做出後續的因應決策:

1.如果我方在多項評估中佔優,則可以採取更為主動的進攻策略。

2.如果我方在某些方面處於劣勢(例如「兵眾孰強」),則應當思考如何「避實擊虛」,利用我方「將能」、「卒練」的優勢,在局部戰場創造勝利。

3.如果發現我方在「法令」、「賞罰」上存在問題,則應先「修內功」,暫緩擴張,優先完善內部管理。

「七計」是創業者手中的戰略羅盤。建議定期用這七個問題來拷問自己和你的事業,你會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下一步,該往哪裡走。

Mr. Frank是國立大學老師、政府補助計畫審查委員、SBIR計畫撰寫講師,不論是政府補助、募資、行銷或者其他創業問題,歡迎加入我的line官方帳號,了解我的服務與掌握最新文章、影片通知。